https://www.carnets.cn/safety/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自动驾驶”便成了人们对于未来出行最美好的构想之一。想象一下,我们仅需在出发前对车辆说出想去的地方,然后车就自行规划路线前往,一路上惬意舒适又安全,想必不论是谁,都难以抗拒这样的出行方式。 但是,近期连续有关于“自动驾驶”事故的新闻被曝出,让我们这些吃瓜群众也不禁思考起来:拿自己的生命当做“试验品”去构建未来出行,值么? 不过,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并不是值不值的问题,任何一个新鲜事物的发展都必须经历特定的过程,在不断的失败和验证中才会变得越来越完善。因此,今天泼给“自动驾驶”的六盆冷水,是想告诉大家,它离我们究竟有多远。 1、关于成本
“自动驾驶”技术研发至今,被分为了从L1-L5这五个级别。目前已经趋于成熟的辅助智能驾驶(L1级),也仅停留在可以使车辆按照特定车道自行加速和减速跟车的范畴。而搭载这类辅助驾驶系统的车型,要比正常版本贵了10%25-15%25的车价。
此前,始终拿“自动驾驶”当做宣传卖点的特斯拉,在选装完辅助驾驶(L1-L2级)和全自动驾驶(L3级)后,车价也提升了10%25左右。这些仅仅是自动驾驶功能对新车购置价格的影响,而对于未来的维修以及零整比,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2、关于体验
从目前的实际体验来看,不论是智能辅助驾驶亦是自动驾驶,对于路面出现的“加塞”等突发情况,尽管系统也可以做出刹车动作,但突兀的制动感显然不是汽车厂商的设计初衷。
毕竟不管是雷达感应还是摄像头,“机位”是固定的,可见的范围也是固定的。另一方面,机器无法预判交通参与者的行动轨迹,没有自我学习能力的,注定是机器。
3、关于人工智能
带有自我学习、逻辑完善功能的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过程进行模拟,让机器可以像人那样思考,甚至可能超过人。这对于软件开发者,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我们都知道AlphaGo下围棋已经达到了一种“极限”状态,通过录入千万人类围棋专家的棋谱,让机器可以深度学习,进行自我博弈。
反观自动驾驶,倘若真正植入人工智能,的确可以让汽车在不断完善的驾驶逻辑中,学习到对曾见场景的预判。但,如何建立千万级别的驾驶资料库?让一款车成为一位老司机究竟要多久?想必现在没人能给答案。
4、关于售后
一个“失控奔驰”事件还未平息,另一起“失控雅阁”消息便接踵而来,即使是对于这种简单到“用脚趾头”都能想出来原因的事故,认真负责的车企依然要用数月时间去检测、去鉴定,才可给出一个官方答复。
因此,倘若“自动驾驶”逐渐普及,可想而知,工程师的工作不再是研发产品,而是永无止境的“鉴定事故”。
5、关于不容有误
2015年9月18日,著名的大众柴油门事件曝光,作为全责的一方,单美国政府就向大众方面提出了高达147亿的赔偿金额,这还不算赔偿给车主的赔偿金。
反观自动驾驶,对于汽车产品的功能开发而言,安全永远是前提。今年3月,一辆Uber自动驾驶路测车辆造成了一场致死交通事故。事故发生后,整个美国自动驾驶界在舆论的压力下集体刹车,例如Uber、丰田等都宣布全面暂停自动驾驶路测。因此,如果由于自动驾驶汽车存在技术缺陷,导致人员受伤或死亡,恐怕该车企自动驾驶项目也将就此结束。
6、关于理赔
紧接着的问题是:“自动驾驶”之过谁来负责?显然不该也不能是车企。目前为止,为了“避责”,在国内的自动驾驶或辅助驾驶汽车都要求驾驶员双手不可离开方向盘。由此可见,责任仍为驾驶者承担。
此前,有国内专家曾表示未来保险公司将会推出“自动驾驶险种”,以加速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和普及。虽然这样的提议相当靠谱,但是细想一番,作为以营利为目的企业,保险公司恐怕也绝不会轻易为之。一方面在车马混杂的路况下,如果保险公司承担责任,同样会忙得“不亦乐乎”;另一方面,这显然是个坑:毕竟自动驾驶汽车分不清谁是辉腾、谁是迈腾。
综上所述,未来出行美好构想中的“自动驾驶”,现在看,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摆在面前的这六大问题,相信也会在今后不断的实践中,找到更合适的解决办法。只愿,在科技日益发展的新时代中,再不会有生命为此成为惨痛教训。下车况清理干净车上的异物,不仅看着舒服,还能给自己减去很多麻烦!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自动驾驶”便成了人们对于未来出行最美好的构想之一。想象一下,我们仅需在出发前对车辆说出想去的地方,然后车就自行规划路线前往,一路上惬意舒适又安全,想必不论是谁,都难以抗拒这样的出行方式。 但是,近期连续有关于“自动驾驶”事故的新闻被曝出,让我们这些吃瓜群众也不禁思考起来:拿自己的生命当做“试验品”去构建未来出行,值么? 不过,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并不是值不值的问题,任何一个新鲜事物的发展都必须经历特定的过程,在不断的失败和验证中才会变得越来越完善。因此,今天泼给“自动驾驶”的六盆冷水,是想告诉大家,它离我们究竟有多远。 1、关于成本






